集团装配钳工,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日前,他刚刚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项至高无上的荣誉,是对这名劳动者的最大褒奖。
没坐十年冷板凳,哪来大国之工匠!多年来,马谷军刻苦钻研钳工理论知识,掌握了过硬的钳工装配技术,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实践,总结探索出了一套专项产品装配、调整方法,培养出了一支敢打硬仗的优秀装配团队。以他为代表的大国工匠,有力支撑了集团的发展,更成为企业不可复制的竞争力。
钳工,万千工种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工种,但马谷军所在的岗位可不简单。作为一重集团(黑龙江)专项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装配钳工,马谷军的每一步操作都决定着大国重器的安全、保质制造。
回顾过往,早在工作之初,马谷军在师傅手把手带领下,从基础的子装、部装干起,到后来功夫越来越成熟,干到业内公认的高技能人才,成为大家称赞的调试装配专家。这一路走来,马谷军的努力和付出,周围人看在眼里,更心中钦佩。
技能型工种的比拼,较量的无疑是技艺。而技艺的背后蕴藏的是勤能补拙的态度、长年累月的训练、勤于思考的习惯及一以贯通的拓展。特别是在特殊工种岗位上,这是一个高水平的赛场,靠的是实打实的真本事。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样,优异成绩的背后是一点一滴的刻苦钻研,是始终如一的默默坚持,是日复一日的熟能生巧,更是雕琢自我的不懈追求。
这些年走来,马谷军做到了“安专迷”、功夫到家,不管什么难活儿、重活儿,只要交给他,大家就放心。在各项重大任务中,经过其手的重大装备都表现出了优异性能,有力保证了重大任务顺利完成。这么多年,从他手里交付出去的各种产品无一件不合格品,更没有一件废品。
要看到,制造业,人才的基础是技工。当下,我们需要一支规模庞大、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作支撑。每个人的工作态度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现场改善、安全生产和环保水平,关系着企业生存与发展。尤其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企业需要勤奋修炼、提升自我,严谨、精致、专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马谷军恰恰是其中的表率。也正是这种认真负责、钻研较真的态度,让马谷军敢于突破自我,使自身技能不断精进。正是多年一线的摸爬滚打,让马谷军有了更强的底气对日常工艺装备优化改进。他的一项项合理化建议,都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马谷军着实做到了用技艺让人服气、用荣誉实力“圈粉”。这些年来,马谷军荣获了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大国工匠、龙江大工匠、龙江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也是对一名劳动者的赞誉。
马谷军所在的集团,是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主要为钢铁、有色、电力、能源、汽车、矿山、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提供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
作为一家深耕在东北的中央企业,中国一重集团是我国工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这期间,企业发展有过辉煌,也有过坎坷。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一重集团曾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充分激发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这些年来,中国一重集团大力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期望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更好地发挥劳模在“传帮带”中的重要作用,见贤思齐,共同努力,提振全员士气,提升技能水平,打造发展新动能。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中国一重集团打造的有利于劳模先进、高技能职工展示先进性和聪明才智的平台。
中国一重集团有以马谷军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工作室带头人,马谷军研究提出数十项创新课题,创造了宝贵的经济效益。该创新工作室还被评为“黑龙江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黑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单位”。
这些年来,马谷军借助创新工作室平台,与青年职工一帮一、结对子,将自己所学所知所感所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钳工们,特别是在重点项目中同年轻职工一道参与,手把手传递经验。也正是通过这些重点项目,一批批年轻职工得到了充分锻炼,掌握了宝贵技能,少走了不少弯路。
值得一提的是,马谷军曾经带过的徒弟们有的人也开始担当了师傅角色,能够带领组员独立承担复杂项目的装配工作。
传承就是这样一直进行着。如今,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尊重人才在中国一重集团蔚然成风,一名名大国工匠不断涌现,迸发出了无尽的活力与创造力,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中国一重这片土地上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