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钣金加工一站式制造供应商
设计定制、生产加工、整机装配、设备接线
客户咨询服务热线:
400-123-4567
2024年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大赛启动 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发布
您的位置: 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 应用案例 > 2024年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大赛启动 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发布

2024年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大赛启动 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发布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10-03 13:32:10     浏览次数 :


  9月26日,北京市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引领推介活动在中关村展示中心成功举办,该活动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市网信办、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国资委、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北京市气象局等共同主办,北京信息科技发展中心、北京海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长风信息技术产业联盟、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北京中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主办,由北京海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应用加速器“格物社区”、北京信息科技发展中心承办。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董齐超,海淀区委副书记杨仁全等出席活动。来自市属国企相关负责人、各行业应用的“大甲方”、大模型技术企业、投资机构及媒体的500多位代表参会。活动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董齐超主持。

  本次活动以“场景智融,共赋新篇”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促进行业应用需求与领先人工智能技术匹配,打通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最后一公里”,推动形成标准化、规模化、跨界协同的应用落地路径,加速人工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进程,赋能文化教育、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机器人等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活动现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了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相关部门共同启动2024年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大赛,海淀区发布了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首批开放场景榜单,北京市国资委对市管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方案进行了解读,行业专家分享了在金融、法律、电力、教育等领域开展大模型技术应用的经验探索。

  大模型如何赋能各行业核心业务?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探索大模型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路径,首批平台发布,推动打造标杆示范应用

  今年是业内公认的大模型应用元年,大模型应用逐渐进入“深水区”。大模型应用不是技术与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发挥出乘数效应,与各行业核心业务流程相结合,为经济社会各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催生新质生产力。

  目前,大模型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正逐渐“由浅入深”从边缘业务场景向核心场景挺进,但深度赋能行业核心业务的“杀手锏”级大规模应用尚未出现,核心原因是当前阶段大模型垂直行业应用的专业性和门槛仍较高,需要对领域知识有深度理解,需要高质量及广覆盖度的行业数据,部分场景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简单微调无法满足需求,需要高度定制化的模型。大模型应用落地的阻碍来源于应用场景与技术能力之间的鸿沟,目前甲乙双方均无法独自解决。一是行业用户(甲方)的场景碎片化,难以定位大模型在实际业务流程中的应用落脚点,在引入大模型应用过程中存在不会用、不好用等问题;二是技术厂商(乙方)对行业核心业务逻辑的理解不够深入,并且缺少高质量的行业数据,只能“摸石头过河”,研发的大模型应用产品无法满足甲方核心业务场景需求;三是甲乙双方深度合作机制尚未形成,行业用户难以将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开放给技术厂商,数据价值难以释放。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深刻把握当前大模型应用存在的核心问题,围绕行业大模型产品开发的科研属性特点,通过引导组织行业用户和技术厂商开展联合研发,打造深度适配核心业务逻辑的行业大模型产品,推动快速形成“需求-技术-产品-应用”的产业闭环。通过联合研发,处于龙头地位的行业用户“大甲方”开放出核心业务场景和高质量行业数据,组织业务专家梳理业务知识逻辑,提出定义明确的大模型应用需求,帮助技术厂商快速定义产品,定制化开展模型调优、知识库搭建、智能体开发,加快形成产品级解决方案。相关成果率先在“大甲方”应用,能够加快打造标杆示范应用,快速辐射至整个行业,对促进大模型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具有较强示范作用。

  基于以上考虑,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于今年4月启动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的储备工作。联合研发平台按照“找大甲方、联合研发、示范推广”三个阶段,分批次逐步推动。经过专家评审凝练,从近300家行业用户的申报中评选出首批10余家联合研发平台,涵盖政务、教育、智慧城市、文化体育、工业、金融等重点行业,平台建设单位“自身是龙头、数据有质量、合作有意愿、场景有示范、实施有保障、推广有计划”,具有开展联合研发的良好基础条件。活动现场,首批联合研发平台正式发布,同时举办了平台合作签约仪式。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已于9月10日发布《关于面向本市人工智能行业用户常态化征集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储备的通知》,欢迎有人工智能应用需求,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以及具备数据资源治理能力的“大甲方”随时申报。

  下一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按照“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为平台共建单位提供项目、人才、融资、园区、知识产权、交流合作等支持政策,促进应用场景建设,打造大模型标杆应用,推动大模型应用深度赋能各行各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场景、“真”数据、“实”应用,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大赛搭建大模型与应用需求高端对接平台,第二届升级启动

  去年9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区联合举办首届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大赛,设置了文化教育、政务、金融、产业升级、医疗、智慧城市6个赛道,吸引100余家机构参赛。大赛通过“实战”的形式将应用试点单位业务需求与大模型技术进行匹配,由应用试点单位梳理真实核心业务场景需求作为考题,并提供专业行业数据集,大模型技术企业基于真实场景和行业数据,在规定时间内形成技术解决方案,应用试点单位选择优秀解决方案在真实场景中试用。借助大赛的“赛马”机制,在挖掘有潜质、有基础的技术企业的同时,为供需双方深度对接提供基础,推动形成了一批实质性合作。

  活动现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共同启动了2024年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大赛。

  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大赛对赛道做了进一步细化,瞄准国家重大战略、社会民生关切和垂直行业场景需求,设置政务、金融、医疗、教育、法律、文旅、视听等近10个赛道,针对不同赛道,邀请北京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区共同主办,并且与联合研发平台的各需求方进行联动。通过大赛,吸引更多行业龙头机构作为出题方,发现一批具有技术优势和应用潜能的大模型技术企业,共同搭建大模型企业与需求方的高端对接平台,充分挖掘北京人工智能企业的实践能力,加速人工智能应用落地。

  全景赋能,揭榜挂帅,海淀区发布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首批开放场景榜单,搭建供需双方沟通对话机制

  活动现场,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重磅发布了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首批开放场景榜单,面向具身智能、医药健康、教育教学、文旅消费等重点产业和民生领域,首批共发布了10个开放场景榜单。为推动今年8月发布的《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行动计划(2024-2026年)》落地见效,此次通过发榜的方式,旨在深入挖掘场景需求,广泛征集解决方案,打造试验平台,促进供需高效对接,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新路径、新模式。

  下一步,海淀区将继续发挥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优势,依托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和创新应用加速器“格物社区”,推动人工智能标杆场景落地,共创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更远边界的人工智能全场景应用,打造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中心和应用典范。

  随后,北京市国资委就市管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方案开展了深入解读,围绕方案工作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进行详细介绍,推动市管企业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发挥需求规模大、应用场景多的优势,积极布局算力、数据、行业垂类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等领域,运用新一代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

  最后,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北京科创公司总经理吴夏,人民法院出版社副总编辑袁登明,国网北京海淀供电公司经理冯海全,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黄华,智谱AI CEO张鹏等行业专家分享了在金融、法律、电力、教育等典型行业,针对具体需求深度挖掘大模型技术应用潜力,培育细分领域大模型创新应用的经验探索。

  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北京科创公司总经理吴夏分享《AI浪潮下金融行业的机遇》

  人民法院出版社副总编辑袁登明《面向未来、智在人为——人民法院出版社在法律大模型领域的应用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黄华分享《大模型赋能基础教育的应用现状与探索》

  勇立潮头,与潮共舞,破浪而进,奋楫争先。当前,北京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行动力,不断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坚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作表率,推动技术产品创新和大模型深度应用,加快实现大模型技术对实体经济的深度赋能,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贡献更多“北京智慧”与“北京方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