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钣金加工一站式制造供应商
设计定制、生产加工、整机装配、设备接线
客户咨询服务热线:
400-123-4567
纳溪持续推进企业内部安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走深走实
您的位置: 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纳溪持续推进企业内部安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走深走实

纳溪持续推进企业内部安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走深走实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10-16 08:08:51     浏览次数 :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30日电 (邓勇)泸州市纳溪区自2023年持续推行企业“吹哨人”制度,推进内部安全隐患报告奖励工作走深走实。2024年上半年,全区累计上报安全隐患10352个,无重大隐患,兑现奖励36.503万元;隐患报告数同比增加6048个,提高1.4倍;奖励金额同比增加26.6259万元,提高2.7倍,全区安全风险管控成效显著。

  “我们公司内部发现隐患的奖励金额大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公司会给予20元、50元、100元不等的奖励,或者直接奖励公司生产的产品。真金白银的奖励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且对企业负担不大。”

  据悉,内部隐患报告奖励全过程在企业内部进行,员工发现事故隐患后,能第一时间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并按规定程序上报。这有助于更好地激发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在我们企业看来,与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相比,用于事故隐患报告的奖励资金不过是一笔‘小钱’。会算‘安全账’的企业,方能健康发展、行稳致远。”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安全负责人如是说道。

  生产经营单位作为最基本的单元,是必须用力筑牢的底板。全区企业员工作为生产过程的直接参与者,是安全生产的基石。让全区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之外的员工参与到事故隐患排查工作中,能够有效形成对事故隐患从发现报告到核查消除、奖励推动的良性循环机制。

  “我们持续宣传、支持企业建立内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企业内部已发现报告问题隐患并积极整改的,检查时发现了,不但依法不予处罚,还会视情况组织专业力量给予企业必要的现场指导,帮其排忧解难。”纳溪区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刘顺洋介绍道。

  企业内部隐患奖励制度并非单打独斗,行业监管部门也作为重要推手。纳溪区推行企业内部安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以来,区安全生产委员会以制发工作计划文件、召开工作推进会等方式持续推动制度落实。通过宣传企业内部安全隐患报告奖励典型案例、现场观摩推广典型经验、邀请专家分析行业风险点等方式,以点带面,助力制度落实落到位。

  “之前隐患上报流程复杂、填报事项多、奖励措施不明确,我们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参与隐患排查,自从建立‘随手拍’制度,可以线上便捷填报之后,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四川金竹纸业有限公司一名员工在报告隐患后收到公司奖励时说。

  全区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明确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工作流程,多样化灵活采用微信小程序、电话、电子邮箱等多种受理方式。广泛宣传制度,简化报告程序、畅通报告渠道,让从业人员清楚“向谁报告、怎样报告、报告有奖”。让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上升为全体员工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同心合力守住守牢企业安全底线。

  “我们分析员工上传的隐患报告信息,识别高发风险隐患点,剖析根本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措施,从根源上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四川新火炬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说道。

  据悉,该公司自实行企业内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以来,公司全体员工积极投身企业安全隐患治理,踊跃报送日常工作中发现的设备、环境等方面安全隐患。公司安全部门通过数据分析和现场复查,发现隐患主要由设备老化所导致。

  “部分设备、管道总是坏了修、修了坏,问题频繁出现。我们根据上报的隐患对现场进行集中核查,发现配套设施更换和维修历史欠账较多,便及时开展压缩机、管道防腐等设备改造工作。”该负责人补充道。

  今年以来,纳溪区举一反三、由点及面,组织专业人员指导企业依据隐患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应用,针对隐患涉及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研究,查找典型性、倾向性、苗头性、共同性问题,综合研判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及时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为企业安全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纳溪区将继续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事故隐患内部报告机制。支持企业简化、优化报告途径,鼓励从业人员在报告事故隐患的同时,提出整改的合理化建议。进一步加强成果运用,强化安全生产第一意识,激发企业员工的责任心和执行力,促使其积极参与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切实落实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