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国资委召开会议,从政策层面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中央企业主动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肩负起产业链“链主”责任,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积极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
“数控机床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汽车、工程机械、电力设备、工业模具等方面。数控化水平越高,国家整体制造实力水平就越强。”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刘国清指出,2020年我国数控率提升至43%,但相较国外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超过80%的数控率水平,我国数控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机床替换周期一般为10年,2011年为需求最高点,2021年迎来更新替换周期。在增量替代与存量更新的趋势下,我国机床行业需求潜力巨大。
但十年新周期开局与原材料价格高位也综合考验着企业的经营能力。8月30日,多位市场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面对此轮原材料上涨困境,大部分企业一方面通过提高原材料库存、产品销售价格、材料利用率应对生产成本上涨,另一方面,仍在大幅提高研发费用,以此增加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
工业母机,即数控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汽车、工程机械、电力设备、工业模具等方面,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代表了工业发展水平。
在机床产业链,上游为结构件(铸铁、钢件)、数控系统、驱动系统、传动系统(导轨、丝杠、主轴等)、刀库、刀塔及组件、光栅尺、润滑水冷类(水冷机、泵、密封、紧固等)、传感测量类(传感器)等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为机床本体制造商;下游则应用广泛,覆盖汽车制造、造船工业、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电力电子、兵器制造、模具制造、铁路机车等机械制造业。
高端数控机床本质是数控系统及工业软件,尤其是数控系统国产化是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关键。国内数控系统的主要供应商有华中数控、广州数控、苏州新代、北京凯恩帝等。
在这一领域,为了突破欧美的技术封锁,在研发创新上持续投入成了破局的关键。以华中数控为例,根据工信部组织第三方进行的数据统计,2020年华中数控在国产高端数控系统市场领域占有率近50%,居全国第一位,继续引领国产高端市场。2020年,华中数控(300161.SZ)在疫情影响下实现业绩大幅增长,主营业务收入达13.6亿元(不含税),较上年同期增加超过50%,利润增长同比也超过50%。其中,华中数控系统销售额和销售台套数超过18000台套,同比增长超过50%,华数机器人台套数达4000台套,同比增长也超过45%。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长时间的大投入。围绕数控技术,华中数控为了自主可控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缩小与国外的差距,连续多年超常规投入技术研发,2018年至2020年,华中数控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为24.94%。
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表示,数控系统是高档机床装备的“大脑”,一直是国外对我国实行封锁的战略物资,是典型的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近年,华中数控承担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简称“04专项”)课题12项,参加课题110项。在高档数控系统的五轴联动、高速高精、多轴多通道等多项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
华中数控表示,由其成功研制自主可控的“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已在中航工业、中国航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兵器、中船重工、中核工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军工集团重点企业,首次实现超过1000台的大规模批量应用,为我国国防军工关键制造装备的自主可控,作出重要贡献。“经过第三方测试,华中8型高性能数控系统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高性能数控系统产品功能全面对标,标准型数控系统产品600余项功能对标匹配度达到100%,高档型数控系统产品1900余项功能对标匹配度超过98%。”
为了在这一领域持续突破,产品的更新迭代也是关键。今年4月,华中数控“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产品正式发布。根据华中数控的简介,该系统集成AI芯片,融合AI算法,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遵循“自主感知-必一体育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主执行”新模式。目前,华中9型人工智能数控系统已经在国内多家机床企业配套应用。
除了在上游数控系统板块一枝独秀的华中数控,机床产业链目前还分布着9家上市公司,分别为生产机床主轴的昊志机电(300503.SZ)、国机精工(002046.SZ);生产机床刀具的华锐精密(688059.SH)、欧科亿(688308.SH)、中钨高新(000657.SZ);机床制造商创世纪(300083.SZ)、国盛智科(688558.SH)、海天精工(601882.SH)、秦川机床(000837.SZ)、科德数控(688305.SH)、亚威股份(002559.SZ)
但短期之内,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市场需求旺盛情况下,部分高端导轨、丝杠、数控系统等仍依赖进口的功能部件不仅涨价,供货期也没保障,还经常受到限制。
拉长时间线年下半年开始,钢材、铜、铝等主要原材料,以及产业相关配套件价格大幅度上涨,今年二季度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导致企业成本大幅上涨。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报告称,“原材料及相关配套件价格上涨对锻压机械、重型机床、机床附件、工具等分行业的影响尤为严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国家环保政策正在不断收紧。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铸造、热处理外协配套越来越困难,不仅价格推高,而且供应也得不到保障。磨料磨具行业的原材料由于矿产资源管理和环保政策的趋紧,也面临同样情况。”
此外,今年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国际货运价格大幅上升,也大大提高了行业的出口成本。
生产机床刀具的欧亿科半年报也显示,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2189.47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6.93%,主要系再生料采购比例与预付原材料款增加,导致购买商品支付现金增加所致。此外,公司预付款项本期为545.31万元,同期增加230.27%,主要系报告期预付原材料采购款增加所致。
从国内部分机床公司已经披露的信息来看,提高原材料库存、产品销售价格、材料利用率是目前应对原材料价格高位的主要手段。
创世纪在今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中表示,“面对大宗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压力,公司发挥规模化集采和规模化制造优势,适时调整终端产品销售价格,整体毛利率水平较2020年度保持基本稳定。”
国盛智科则成立了钣焊件“技师委员会”,专门针对机床安全防护钣金的设计进行改进,对材料的厚度、规格整合、不同型号相同功能部位的零件进行制作工艺整合、选配小件种类通用化整合,以提高机床钣金的制作效率提升产能,同时也降低因原材料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
秦川机床则提高了原材料库存。上半年,公司存货原材料期末账面余额为4.02亿元,期初余额为2.94亿元。此外,海天精工原材料存货也大幅提升,半年报显示,期末货账面余额为2.38亿元,期初货账面余额为1.57亿元。
在2012年-2019年10年行业下行周期中,民营上市公司营收逆势增长,盈利能力波动较小,抗风险能力更强。2018-2020年是数控机床民营企业上市高峰期,募资扩产突破产能瓶颈。兴业证券分析师石康、李博彦、李雅哲指出,当行业进入上行周期时,营收弹性高。随着规模效应的形成,民营上市公司将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
民营上市公司大多定位于中高端数控机床,科德数控和海天精工高端数控机床占比都在90%以上。目前在民营厂商中,收入排名靠前的公司包括创世纪、海天精工、浙海德曼、国盛智科等,虽然在国际上排名尚不领先,但在国内各细分领域已经位居头部位置。
从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格局来看,兴业证券分析师石康、李博彦、李雅哲指出,短期内,以德日知名机床企业如日本山崎马扎克为代表的外资品牌,仍将主导国内高端机床领域,其较高市占率的格局不会有明显变化;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为代表的国企,由于国家对机床行业的支持力度不减,随着全行业兼并重组进程的展开,企业在国内机床行业竞争格局将得到逐步优化;以海天精工为代表的民企,将持续受益国营机床企业重组进程。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机床行业虽有千亿规模,但总体竞争力仍显不足,呈现大而不强的局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高端核心零部件的自制能力。以国内民营机床龙头国盛智科为例,无论是数控系统、传动系统还是各类功能部件中,核心零部件的外采比例普遍都超过80%。因此,实现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是我国机床行业未来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而由于中国机床产业的投资周期较长,目前下游厂商对于国产机床,尤其是国产核心零部件的信心还在构建之中,机床企业仍需积累技术,并通过用户反馈快速迭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尽管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大涨,但国内大部分机床企业的科研投入仍较往年同期有大幅增长。创世纪今年一季度研发投入为5842.87万元,较去年同期上涨235.35%。国盛智科上半年研发费用为2454.44万元,较去年同期上涨41.56%。秦川机床一季度研发费用为2983.01万元,比上年同期上涨46.63%。海天精工上半年研发费用为4793.04万元,同期上涨76.68%。
新10年周期开局与生产成本高位的综合影响下,国内机床企业势必面临复杂的经营之考。目前,部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往年同期有明显的上升。但与此同时也预示着,中国企业抢占中高端市场的步伐正在加速,行业内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正在显现。